※※※※※※※ 影片信息 ※※※※※※※
译 名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A Time to Live and a Time to Die
片 名 童年往事
年 代 1985
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类 别 剧情/传记
语 言 汉语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
IMDB评分 7.8/10 from 1,046 users
片 长 138 min
导 演 侯孝贤
主 演 梅芳/唐如韫/田丰/游安顺/辛树芬
简 介
从大陆迁往台湾的一家人,在表面平静的日子下,各怀心事。祖母(唐如韫)对大陆念念不忘,一心想回去;父(田丰)母(梅芳)虽也有“外省人” 身份的尴尬,却也清楚知道回大陆只是梦一场;姐姐(萧艾)差不多已当自己是台湾本地人,偶尔伤心落泪是因想起为替父母分重担放弃了念大学;小孩子阿孝咕(游安顺),则只想着自己如何玩得痛快,完全没有大陆的概念,而对父亲的死,他只觉突然并无太多伤心。
可是因为家庭的特殊,懵懂中阿孝咕也知自己并不完全相同于同龄人。尽管表面上他做着多数成长中男孩都会做的事(四处打架、开始中意某个女孩子),内里却已埋下会突然裂变的种子,只等某个契机的来临。 ?豆瓣
幕后制作
《童年往事》虽然是候孝贤的个人记忆,但其意义却已经远远超越了它平静而朴实的影像,成为那个特有时代的一曲命运交响诗。在台湾奉行“临时”政策以来,诸多的文化压抑禁锢着一代外省移民的成长,祖母口中那模糊的老家印象、父亲三年之内就带着家人回广东老家的梦想、孤苦无依、依靠救济集中的老兵、那不许在学校与公共场合说起的闵南语、那些满是政治宣传口吻的虚假战事报道,都是戒严令颁布以来台湾电影几十年都不敢触及的禁忌,但这一切却是民众最为深切的记忆,那种生活细节之间的刻画远远要比长镜头下诗意化的远山近水实在得多。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写实,而影片的情感升华之处也有赖于它的写实,它不同于传统台湾电影那般大喜大悲的煽情特点,也完全脱离了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必然对情感描述刻意创作的一贯本质。影片虽然是侯孝贤的个人化经历,有着主观的叙事线索,但他却坚持以客观的第三者姿态去铺排整个故事的画面,冷静地注视着自己的成长岁月,平实地追溯自己曾经的欢喜与忧伤。影片于1985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奖(唐如韫);第6届夏威夷国际影展评委会特别奖。在1986年期间获得了第三十一届亚太影展评委会特别奖,第三十六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奖;1987年期间获得荷兰鹿特丹国际影展非欧美电影最佳电影作品奖。
获奖记录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86 第36届)
获奖:
·费比西奖 - 新电影论坛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台湾电影金马奖 (1985 第22届)
获奖:
·金马奖 - 最佳女配角奖 唐如韫 Ru-Yun Tang
·金马奖 - 最佳原创剧本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朱天文 Zhu Tianwen
提名:
·金马奖 - 最佳影片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
·金马奖 - 最佳电影原创音乐 吴楚楚 Chuchu Wu
·金马奖 - 最佳录音奖 忻江盛 Chiang-Sheng Hsin
※※※※※※※ 资料参数 ※※※※※※※